朱瑚:大巧若拙 意参造化

李世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 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您也曾说自己“追求中国画的传统性、时代性和个性。希望 自己的画作能成为老百姓都看得懂的艺术”。请您谈谈艺 术创作如何实现与时代同频共振。

朱 瑚:传统性、时代性和个性,基本可以代表我的画 画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知道我所追求的画画应该达到什 么样的境界。

第一个要讲的是传统性。传统性是基本的,我是草根 出身,家乡的文化环境以及传统儒家和理学思想对我影响 很大。首先我简单地讲一讲我为什么要学传统,因为我老 家在富春江旁,是一个文化之乡;我的家风也非常强调对传 统的学习,所谓“耕读传家”,在种田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读 书,从小我就受到了儒家“立德立言立人”思想的影响。我 的家风始终贯穿着我的生活,所以我对传统文化十分的固 守,尽管我离开老家的时候只有小学毕业,但良好的家风影 响了我,让我与传统文化有了很深的缘分。第二,我对于传 统,尤其是绘画的传统,得益于我的启蒙老师——灵岩寺 的方丈冰餐法师,他精通书画,尤其喜欢画牡丹。第三,还 得益于我的老师刘海粟先生,刘海粟先生创办了上海美术 专科学校,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美术学校,他是第一个把西洋 绘画模式引进到中国来的人,他是一个拓荒者。虽然他引 进西洋模式,但是他有一个特点是也很重传统,他是史论 家、美术教育家、油画家、国画家、书法家、诗人。我受他的 影响非常大,所以在美术教育方面我一直坚持传统。传统 是中国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的文化,是受世界人民欢迎的,传 统文化一定要继承下来,我不是一个开拓者,我是一个继承 者、写实者。从上可知,我之所以践行传统,与我的个性、爱 好、出身及经历都有关系。

第二个是现代性。作为一个现代人,在继承传统的同 时,我们不能固化、僵化传统,也应该按照时代的要求前 进。时代性表现在画画技巧、创作思想上,在这些方面我都 受到了西洋画的影响。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受到印象派, 如塞尚、毕加索、梵高等艺术家的影响,这些我也不会排斥 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建立在中国的现代美术学校,所 以我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现代画家的创作技 巧、创作思路。这样能让我的画具有时代性,符合当今社会 和人民的需要。 第三是个性化。画画这个东西,如果跟老师画得一 样,是没有意思的,很多人学齐白石、潘天寿,学是可以,用 来打基础可以,但是要化,学而不化就不好了,一定要有自 己的个性。假如没有个性,那不是画家而是画匠。画出来 的画要有自己的神韵,这就是最高境界。具体到我的个性 就是既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又吸收西洋画的东西。我的创 作思想分成两个类型:一个类型是雅俗共赏,我创作老百姓 能够接受和喜爱的作品;另一方面我又是比较讲究艺术的 意境的。

这三个点不是割裂的,是统一在一条线上的,我的创 作基本都是在对这三个“性”的统一协调,进而达到我对画 画的要求。

 

李世俊:您倾心于艺术理论与实践教育,培养了很多 优秀的艺术家。请您介绍一下当前艺术高等教育的一些 基本情况,特别是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期间, 有哪些体会?

朱 瑚:上师大的美术系,我个人来讲,所形成的教育 体系、模式、思想是非常完善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校风好。 上师大艺术系的学生普遍比较朴实、实在,上课能做到耐心 地听、耐心地记,这在现在的大学里是很难得的。第二个特 点,是重写实。写实要有一定的基础,上师大美术教育非常 重视基础,基础打扎实了,才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 流派,上师大在上海的各个美术学院里,师资力量是比较强 的。上师大的美术系我认为是成功的。一是基础好,二是 校风好。期待稳扎稳打、有礼有节、按部就班地创造高峰。

 

李世俊:您的人生经历十分坎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 战争等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学艺。请您简单地讲述一下 您的人生经历。

朱 瑚:我1922年出生于灵桥镇灵桥村。到了我父亲 这一代,可以说是家道中落。虽然家穷,但我的家族一直有 “耕读传家”的传统,鼓励后代发奋读书。我父亲是一名土 郎中,他坚持把我送去学校念书。我母亲尽管是文盲,但会 剪纸、会画画,会织布,也教给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教我 待人要善,待人要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小学毕业 后,我虽然考上了初中,但没有钱去读,只有赋闲在家。

1937年底,日本人占领了富阳县城,江南片也处在日 本人炮火的覆盖下。为了躲避飞机轰炸,我跑到了离家不 远的灵岩寺(现灵桥中学位置),庙里有位叫冰餐的方丈,爱 画牡丹,成了我艺术之路的启蒙老师。我跟着冰餐大师学 习布局、用墨、运笔等绘画的基础知识,并渐渐喜欢上了这 门艺术。一张白纸,几杯清茶,几笔墨色,一幅牡丹就栩栩 如生,我体会到了个中无穷的魅力和乐趣。画画能让我的 心境安宁,不管飞机里的炸弹是否会落在头上,我都和方丈 一样处变不惊。

由于日本人的入侵,1939年底,我决定离家逃难。我 先到了福建建阳县,现在是建阳市,我在那里的一所小学里 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只要能吃饱饭就行。晚上,我 就去暨南大学附中念初中。在这期间,我还去隔壁的建瓯 县当过小学教师,月工资60元,基本能吃饱饭。找到这份 工作全赖我有推销自己的勇气,看到学校就去和负责人说, 我说我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而且积极 追求上进。当时学校缺人才,所以同意让我试试,没想到教 学效果还不错。就这样,我半工半读,从初一念到了高中。 虽然举目无亲,却在福建待了整整6年。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回到了富阳老家,然后报考了 一代宗师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次年,我如愿 考进了上海美专绘画系。1949年,我从学校毕业,被组织 分配去学校教书。其中,在上海位育中学我教的是政治和 美术,因为教学质量高,很受学生欢迎,很快就成为了学校 的教学骨干。1958年我被打为右派接受劳动改造,1979年 平反。

1984年,我进入上海教育学院从事教研工作。那一 年,我在杭州办了个人画展,之后便一直定居在上海。 1989年,上海教委调我去主编教材,主要是针对小学到初 中的上海普教系统美术教材。之后我又被上海师范大学 聘为兼职教授。

1992年,我被邀前往新加坡办画展。2001年,我在印 尼、香港、澳门开个展。2002年,上海美术家协会组织我们 去欧洲七国考察学习。在这一系列与国外友人的切磋活 动中,我开拓了艺术创作的视野。

我坚信,画品更是人品,画画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 是文化内涵。所以,我虽然年过九旬,但只要能拿得动画 笔,我就仍然会向艺术巅峰迈进。因为,回想近一个世纪以 来的人生,我深知,这是多么好的时代呀!

 

李世俊:您身为美术大师刘海粟先生的高足,一生都 在潜心艺术创作,请您谈谈刘先生给您的艺术创作和人生 履历有过哪些影响?

朱 瑚:刘海粟先生是中国新艺术学校模式的开拓 者、奠基者,这是他最大的功劳。那个年代,大家普遍觉得 学画画不如学经济实用。但刘海粟先生自己拿钱办起了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刘海粟先生的办学理念是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中西结合。意思就是说他用西洋画的东西来加 强、充实中国画的元素。我们的校训,一个是蔡元培说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第二个是闳约深美,“闳”就是知识 要广阔;“约”就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的选择;“深”就 是钻研精神;“美”就是最后达到完美之境。这就是我们的 办学思想。课程安排也有几个特点:一是刘校长比较大气, 他所聘请的老师都是中国第一流的,有潘天寿、来楚生、吴 茀之,等等。第二,他提倡吸收多种元素,请马寅初来讲经 济学,他认为学经济学对于我们画画、做人都有帮助。他还 请复旦大学天主教的老师来讲宗教,他认为西方文艺复兴 时期的艺术大家都将宗教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所以我们 要学西方的画就要了解宗教。刘校长是想尽办法要让我 们学校的学生有所收获。第三,刘海粟先生非常讲基础。 尽管他崇拜塞尚、毕加索等印象派画家,讲求色彩、结构。 但我们学校依然规定,进校一年半要打好基础,一年半后才 要学习印象派的技巧和理念。

所以,刘海粟先生身上的三个特点,一个就是开辟了 新的模式,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第二思想比较开放;第三就 是强调基础。

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习经历对我产生的影响就 是,我现在会尝试两种风格的画,一种画雅俗共赏的,一种 是属于我的风格的画,而且我既画国画,也画水彩。

 

李世俊:2016年,在“富春新韵——朱瑚富春山水长卷 暨美术作品展”开幕式上,您曾把历时一年多绘就的富春山 水长卷《富春新韵》捐赠给家乡,作为即将落成的“富春山 馆”馆藏,您的这份乡情是无价的。那么,富阳这个地方给 您的艺术创作上带来了哪些灵感呢?

朱 瑚:我比较重感情,我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树都 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一种情怀。从小到大,我就想着能把富 春江画下来。我在画里,从钱塘江边上的渔山开始画,一直 画到桐庐钓鱼台,100华里,我画了12米长。从2014年春 节开始构思,在仔细整理历年来的照片、录像、写生等第一 手素材后,我确定了长卷的立意及表现手法。然后我在富 春江旁我一个亲戚家里找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院子,静下 心来创作。这样从2014年春节一直画到2015年春节,整 整一年终于完成。喜逢盛世之年,终于能实现将潜埋于心 田的富春江情怀表现于长卷之上的心愿。我在卷尾欣喜 地写下七言绝句:“碧水黛山川如锦,两岸风物一片新。沾 得江水如彩墨,秃笔一支画富春。”

对于这幅画我要说几点,首先,这幅画的立意我要考 虑好,到底怎样画才好;第二用西画的表现方法还是国画的 表现方法;第三这幅画画好后,我自己满意了,怎么个处理 法。我考虑后决定这张画要送给我的家乡。这幅画的立 意我是根据石涛的一句话:“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 心。”石涛讲的就是既要现代,又要浪漫,要有想法,一切按 照心里所想去画,这样画的立意就确定了。表现手法我决 定是中西结合,树啊山啊,既有国画的方法,也有西洋画的 映射,中西结合,以中为主。这张画既要有现代意境也要有 古意。什么叫古意?就是原来我小的时候看到的亭子、房子等,我都还有记忆,都给它复原出来,将原来的富春江和现在的富 春江结合起来。这些考虑好后,我就开始动笔画了。画好以后,待 上海的一些艺术家看过说可以了,我就定稿。在还没有装裱的时 候,一个老板看到了这幅画,要出280万问我买,我拒绝了。我说你 买是一个人看,我送出去是给广大老百姓看。后来装裱好后,我先 在上海举行了画展,反响很好。2016年,我就把这幅画送回老家展 出。唐朝诗人罗隐有一句诗写道:“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 谋。”我很受鼓舞。

 

李世俊:如今您虽年过九旬,仍然每天坚持画画数小时,精神 悦然。您称:要坚持画到百岁,然后把自己的画和家中收藏尽献家 乡。并设“朱瑚画馆”永久收藏。

朱 瑚:我们老家富阳灵桥是书画之乡,书画之乡一定要有书 画院,所以我就跟当地的领导讲:“我来出钱,你们出土地,建一个书 画院。”我老家叫灵桥镇,所以我这个书画院的名字就叫灵桥书画 院。他们想将我的名字加上去,但我说“雁不留声,人不留名”,我认 为名字无所谓。后来,区政府的领导知道了,现在就改由区政府来 办这件事。我画了设计草图,设计了徽派风格的院子,希望书画院 能够早日建成。

(来源:中国书法报)

 

浏览量:0
发表时间:2022年5月25日 09:06
收藏

本周热门

1

2

3

4

5

6

7

8

enlightened专 题

发布者:编辑

首页    名家    名家访谈    朱瑚:大巧若拙 意参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