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铭:传统是最好的老师

 

传承经典必须深入学习传统,不可蜻蜓点水。今人学古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够深化;二是综合后不够协调融合,各自分离。

书法风格是个综合体,传统深在其中,但绝不仅限于传统。

传统是个宝库,既深又新。

学习书法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上而下,即从传统经典到当代书风;二是由下往上,即由取法今人进而上溯到古人。

能最大程度地学古,是好的,也是很难的。学古,必然有所损耗,这取决于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损耗也是有利的,这给了个人很大的参与度和发挥空间。当然,参与度和空间取决于个人的敏感度和知识点的积累。

学习知识点,一要全面,二要深化。

机会无处不在,要反复地临习。就像“踩点”,也是在创造机会。知识点一旦与机会碰撞,个人书风即可确立。

习书者要关注时代,关注当下,要将传统经典改造成与时代相契合的作品。

书法的时代性不是虚幻的,不是摸不着头脑的,而是有很多抓手。比如新出土发现的书法文献资源;比如当代文本的主题创作;比如新时代的艺术理念等等等等。

传统书法与当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历史轨迹上的节点,但任务不同。学书者要善于寻找在当下的位置,以便上下呼应,左右逢源。

在全面、深入地学习之后,审美才有机会确立。审美一旦确立,自己要有充分的自信。当然,个人审美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一般是渐变。

上世纪80年代,当我在书店与黄道周书法邂逅,激动之余,我极为清晰地确定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所以我早期的作品中,有黄道周的影子,也有张瑞图、王铎等书家的,这个时期的作品总体上是属于明人书法状态的;我有学碑的基础,所以在我早期的作品中整体上呈现出以方为主的结构特征;我研究过林散之先生的墨法,又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墨法极限训练。根据不同的作品体制、形式,墨法的运用也随之调整。

前段时间去湖南考察,细读了很多古人的简牍,有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简牍中用笔的精到;二是对其中的结构的趣味。实际上,这些简牍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普遍的书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可以汲取很多营养。简牍对于诸种书体的学习也都是有帮助的。

对传统的学习是要恒定的。学习的效果又取决于习书者的悟性和灵性。

个人的取法方向,书法审美和定位,是建立在学古的基础之上的。

学习书法本身是带有实验性的。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次试错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做排除法。

学书如玩盆景,盆景修剪的基础是要先让其得到充分的生长,修剪好还要提供充足的养分让其生长,然后再修剪,以此往复。书法的学习也要经历这个过程,先要充分学古,然后就古法做删减,之后还要通过学习继续增加古法,之后根据需要再做删减,以此往复。

学书要坚持临帖,常临常新。作品中要多有古意,少时人之风。

要通过对另一种传统的深入学习打破已有的审美和创作定式,个人的审美趣味和书法风格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坚持日常书写,书写要常态化。

传统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浏览量:0
发表时间:2023年7月14日 10:57
收藏

本周热门

1

2

3

4

5

6

7

8

enlightened专 题

发布者:编辑

首页    名家    名家动态    刘灿铭:传统是最好的老师